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信息 > 行业知识 >

返回首页 >>

行业知识

两岸陶瓷艺术对话之钧瓷

时间:2012年07月27日 【字号: 【推荐】 【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  “官、汝、哥、定、钧”五大名窑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陶瓷艺术发展的巅峰地位,宋代瓷器造型以简约、自然、圆润、精致为主,追求一种平淡、雅致、和谐、内敛、含蓄的艺术风格。钧瓷创烧于唐,盛烧于宋,追求的艺术效果素有“美人醉”、“孩儿面”之说,即要求瓷器做工精细、线条流畅、窑变自然,温润如玉、铜口铁足、浑然天成;钧瓷讲究体面,不突出个人,不破坏整体,感觉上要求不扎手、不扎眼、不扎心。
  
  柴窑、煤窑、瓦斯窑烧成的钧瓷作品有明显的差别,任星航从世代积淀和几十年的实践中悟到:什么年代的窑炉结构就会烧出什么样的作品,在时代发展中,柴窑的结构需要不断改进,作品也会随着窑炉的变化而变化。这也促使他根据文献和世代传承恢复了自唐至今各个历史时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钧瓷窑炉。他总结出柴窑、煤窑、气窑因为烧成过程不同,作品也各具特色:
  
  【柴窑】柴在烧中产生的灰本身就是釉,呈现碱性,在一氧化碳气氛中,灰和釉料化合为一体,成品就显得温润,所以,他把柴窑也称为母窑。
  
  【煤窑】煤在烧成中,煤灰是酸性的,含二氧化硅,作品出来就显得刚,所以他把煤窑也称为公窑。
  
  【瓦斯窑】瓦斯烧的作品较亮,不如柴窑和煤窑烧的作品厚道,显得飘。
  
  两岸陶艺家们根据任星航的介绍观看了展厅中三种窑炉烧造的作品,一一比对后印证了这一经验性总结,继而惊叹于我们中华祖先的文化和智慧。
  
  两岸一衣带水、同根同源,大陆钧瓷第七代传人任星航的陶瓷美学竟然与台湾陶艺第二代宗师曾明男先生不谋而合,曾明男先生在创作中也一直追求浑然偶天成的境界,他崇尚汉唐盛世的美学观,擅于把书法的笔触、线条、渲染效果转换到泥土及釉色形制上,更加巧合的是,体现曾明男陶瓷艺术个性特征的釉色中的蓝宝石色其实与钧瓷蓝、红釉色殊途同归,只是台湾原料匮乏,加之化学原料科学配比与国际接轨紧密,与此相反任星航依然沿用传统的天然原料和烧窑方式,正是因为不完全依赖于现代科学组方和烧造技艺,才促成任氏柴窑钧瓷浑然偶天成的窑变效果的产生而频出佳作。台湾陶艺追求个性表达,任何工艺都是为创作服务,所以不拘泥于某种程式,造型和釉色变化万千。
  


任星航作品-莲花盆·海棠红



任星航作品-平盘《凤凰涅槃》



任星航作品-双虎瓶.春山红霞



台湾陶艺家曾明男工作室作品



台湾陶艺家曾明男作品



曾明男作品“起家(雞)“
 

上一篇:潮州木雕 --------下一篇:剪纸漫谈之二:异彩纷呈的剪纸技艺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学术文章|访客留言|名家风采

版权所有copyright@ 北京手工艺术协会 2012-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2042226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鲜鱼口84—86号鸿庆楼2楼 联系方式:010-67342728;18501035841

邮箱:bcc619@sina.com 邮编:100051